石化农业水污染“贡献率”达50% 长江亟需综合施策

  发布日期:2016-07-01  点击:2286

     目前长江流域各省在为农业生产做出很大贡献的同时,污染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为保证粮食达到高产的目标,依靠各种化学投入品的“石化农业”既污染环境,也在逐渐丧失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长江流域探索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刻不容缓。

    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省份,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单纯追求产量,带来的农业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依靠各种化学投入品的“石化农业”既污染环境,也在逐渐丧失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一些专家和沿江省份干部建议,要从建立监控网络、理顺治理体系、探索生态农业和调整政策导向等入手,在长江流域探索农业发展方式转型。
  
  农村“远看绿油油,近看污水流”
  
  近期在贵州、湖南、湖北、安徽等沿江省份农村采了解到长江流域各省在为农业生产做出很大贡献的同时,污染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光、热、水、土条件得天独厚。统计数据显示,长江流域有耕地约25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流域内农业生产值、粮食产量占全国4成,水稻、棉花、油菜籽、茶叶、水果等作物和家禽家畜生产在全国地位非常突出。
  
  为保证粮食达到高产的目标,眼下我国粮食产区普遍依赖“化肥”与“农药”两大“法宝”,这样的生产模式被称作是“石化农业”。但是,多地干部群众表示,如今农村一些地方“远看绿油油,近看污水流”。溪流河湖有大量漂浮物、悬浮物,要么鱼虾死亡、水草不生,要么水葫芦、“革命草”疯长。在一些地方,水污染有50%“贡献率”来自农业。
  
  贵州省一位农业部门官员说,全国各地都有乌江鱼馆。由于市场需求量大,贵州这些年网箱养鱼遍地开花,投料、投肥、投药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如今正严令几十个县按照1000亩自然水面只能养1亩网箱的标准,拆除超量养殖。
  
  安徽、湖南、湖北一些环保部门干部介绍,水稻产区每年夏季“双抢”和秋收季节,稻田焚烧秸秆都能引发雾霾。有地方农民焚烧秸秆能导致PM2.5从70多猛地飙升到了500多,连高速公路都可能被迫关闭。
  
  长江中下游各省多是生猪主产区,但养一头猪的排放,超过7个人总和。在长江中游地区一些养猪大村,猪粪横流,地下水也变得又混又臭,井水泡茶茶汤会很快变色,让人很恶心。在一些使用猪粪搞网箱养殖或高密度养殖的鱼塘和水库,水域成了大粪坑,养出来的鱼当地人根本不敢吃。
  
  此外,长江流域农业大省禽畜尸体污染也很严重。据统计,一个农业大省每年死亡牲畜和家禽数量惊人。大量动物尸体主要靠简陋的“化尸池”堆埋,在农村埋下了很多“生态定时炸弹”。
  
  专家研究发现,如今长江流域依靠石化投入品发展“化学农业”的特征十分明显。如偏施氮肥导致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增加、土壤物理性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而滥用劣质磷肥则会带来砷、镉、氟、汞、铅、三氯乙醛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