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在行动 铁腕治水焕回钱塘新颜

  发布日期:2016-07-19  点击:1142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万物依傍水而存,浙江因水而山河秀美,因水而诗画江南。两年来,浙江用治水倒逼企业的转型升级,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这条拥有“天下第一潮”的名江,参与了这场“变革”。

    钱塘江,浙江的母亲河。四月天,春风拂面,河畔草长莺飞,河内碧波荡漾。很难想象,在早些年,这里却因工业污染排放和生活污水横流,而有着脏乱差臭的不堪过往。
  
  河水的问题,引起浙江省委省政府关注。2013年底,浙江提出实施“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工程,而治污水成为重中之重。几年的铁腕治水,今日的钱塘江畔风景已然成为该省各条河道的普遍风景。
  
  生活在浙江金华婺江边的民众发现,江边垂钓者越来越多。这条钱塘江流域最后的“五类区”,如今已挥别历史。钱塘江,也逐渐成为“一条可游泳的母亲河”。可以游泳的河虽非稀罕事,但让原先色彩斑斓、鱼虾绝迹的黑臭河治理成游泳河,浙江为之付出巨大。
  
  从2013年开始,浙江先后消灭了超过5000公里黑臭河,新增2000公里污水管网;启动83个县(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铁腕治水行动如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浙江大地。
  
  近千企业关闭
  
  众所周知,作为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流域的面积、人口、GDP均占全省三分之一。两岸历史形成的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有不少化工、造纸、印染、电镀等高污染企业。10多年来,省委、省政府把钱塘江流域作为水环境治理重点,要求“治理目标高于其他流域、要求严于其他流域、进度快于其他流域、成效好于其他流域”。
  
  为治理好钱塘江,浙江实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对造纸、电镀、羽绒、合成革与人造革、发酵类制药等11个行业实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制度,不达标企业一律停产整治或关停。
  
  钱塘江流域至今已关闭污染企业近千家。全省全面推行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金华通过在污水处理厂建设“一厂一湿地”,出水水质中氨氮和总磷排放浓度在一级A标准基础上再下降80%和30%。17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也已完成一级保护区物理或生物隔离。2014年底,钱塘江就已完成“垃圾河”和“黑臭河”的治理任务。2016年全流域又深化治理“黑臭河”781.5公里,完成河道综合整治822公里。
  
  而一条钱塘江的治理,凝聚着3000多名大小河长的心血。为推进“五水共治”,浙江全省首创河长制,每一条河道的治理都有一名河长负责、一个班子推进、一套机制运转、一块牌子公示,河长负责“管、治、保”,层层担责,一贯到底。省领导挂帅担任重点河流的河长,全省市、县、镇、村河长制全覆盖,并实现了“一河一档”“一河一策”管理。
  
  率先全面消除五类水
  
  当然,水质的变化与村庄的环境整治密不可分,自2010年浙江省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以来,浙江深入开展了以钱塘江、太湖流域和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为重点,选取不同类型的试点示范,深入开展沿路、沿江、沿线、沿景区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据了解,2010—2015年,5年间我省共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3.45亿元,在2418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合计整治资金超过35亿元,受益人口超过330万人。其中,钱塘江流域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被当做重中之重来抓,共安排中央专项资金8.71亿,在2030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合计整治资金超过26亿元,受益人口超过181万。
  
  随着浙江全省对重污染高能耗企业的有力监管,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污染量大、分布广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污水治理迫在眉睫,为了改善钱塘江流域水质、提升污水处理标准,处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早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采用单一的卫生改厕、化粪池、沼气池等比较基础、低级的处理方式,再发展到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等处理方式,再到现在的生物接触氧化法、自充氧人工湿地等模式。通过不断创新和引入国内外的先进处理模式,目前,其出水基本可以达到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二级标准,有效改善了农村水环境,提升了处理水平,据统计两岸受益人口达181万人。
  
  着眼长效创新机制
  
  此外,治水之道在于长效机制的建立。钱塘江流域沿线各地在治水实践中,不断摸索出各类行之有效的治水机制。
  
  早在2013年11月,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了《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河长制”,作为新一轮治水工作的有力抓手。当年年底,省、市、县、镇(乡)四级河道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全省跨设区市的6条水系干流河段,分别由6位省领导担任河长,省级相关部门为联系部门,沿线设区市、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
  
  金华、衢州等地还通过“县长令”、“河长令”,写河长日志,强化责任落实。对河长履职不力的问责也越来越严厉。“在工作中,横峰街道李某某对‘五水共治’重要性认识不够,履行河长职责不到位,造成了不良影响,经研究决定,给予李某某行政警告处分。”去年10月,台州温岭市纪委发出一份违纪案件通报。这是温岭首例领导干部因“五水共治”履职不力而被查处的案件。
  
  除了人力的监管,今后的钱塘江流域的水环境监管将更加智能化。目前,浙江省已建设了浙江省(钱塘江)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了相关手机APP应用。今后,无论走到哪条河流,只要打开手机APP,这条河流的河长及其履职情况、河流及其水质情况、具体联系部门和监督电话等均能查询。公众还可第一时间将河流污染情况上传手机APP,第一时间参与监督举报,构建全民参与的治水作战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