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绘就“水文章” 北京76项治水工程蓄势待发

  发布日期:2016-07-25  点击:1096

       来自北京市环保局的公开消息称,《北京市进一步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日前经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黑臭水体成为治理重点。根据行动方案,2017年,北京将消除全市建成区、行政副中心及上游地区黑臭水体;2018年,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水体,提前完成《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治理任务。


    北京重拳治理违法排污,已对51起水环境类违法处罚427万元;要求2018年底前消除全部黑臭水体,并将推动污水治理立法。北京市人大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20日至22日在京举行。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会上作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管网建设,解决污水直排问题”议案办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林克庆表示,2017年年底前,北京城市副中心上游16条河道水质将基本还清;2018年底前,全市黑臭水体将全部消除。据介绍,三年来北京全市新增污水管网1400公里,中心城区新增386公里,四环内污水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清河、凉水河城市段等河道基本还清,全市污水管线已达9400公里,污水处理能力从2012年的每日398万立方米提高到672万立方米,增长70%。
  
  林克庆强调,新的三年行动计划将以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城乡结合部、重要水资源地和民俗旅游村庄为重点,以截污治污为核心,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定了包括污水收集管线建设、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新建再生水长、农村治污、再生水管线建设和黑臭水体治理等六大类76项工程。
  
  启动新三年行动计划
  
  事实上,早在2016年初,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就审议并原则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计划,2019年北京市中心城和行政副中心建成区将率先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
  
  这次新通过的《北京市进一步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实施期限是今年7月至2019年6月,是已执行的2013至2015年三年行动计划的加强版。市水务局局长金树东介绍说,通过执行2013至2015年三年计划,北京市污水处理新增能力超过前十年总和,76项工程全部落地。
  
  新三年计划,在继续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主要针对解决水环境治理中的四大问题:一是中心城区污水管线覆盖不到位;二是城乡结合部污水收集处理有盲区死角;三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础薄弱;四是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力度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以中心城、行政副中心、城乡结合部、重要水源地和民俗旅游区村庄为重点,以截污治污为核心,加快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坚持设施建设与运营管护相结合,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区域发展与水环境治理相结合,开放水务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运营监管。
  
  三年目标背后,是包括污水管线建设、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新建再生水厂、农村治污、再生水管线建设和黑臭水体治理等六大类76项工程的有力支撑。
  
  根据计划,全市三年内将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线1081公里,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14座,新建再生水厂27座,解决760个村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新建再生水管线472公里,治理黑臭水体141条河段。
  
  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两个三年计划反映出北京市污水治理的决心,也反映出北京污水治理仍然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多位专家表示,污水直排是最为明显的问题,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这个问题尤为严重。据2014年底的一项调研,北京四环到五环周边许多小区、企业排污没有纳入市政排污网络,高峰期间有将近100万吨污水直接排入河流。
  
  全国水资源规划专家姜文来指出,在北京约有20%左右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至河流。近几十年来,虽然北京市不断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污水处理能力始终弱于排污需求。对此,北京排水集团董事长林雪梅表示,一方面是因为此前污水处理厂能力不够,另一方面存在污水直排“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2014年底正式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北京带来年均12.4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刨除涵养地下水的2亿立方米,10亿立方米的新增用水量将带来年均7亿立方米的污水增量。而北京市污水处理企业一直超负荷运转,缺乏完全处理污水的能力,一些污水未经处理就进入了河道。”姜文来说。
  
  其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由来已久。由于北京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在城乡结合部和部分村庄,许多新建的小区、单位由于距离市政排污网络较远,没有相应的管线连接,难以将这些小区的污水排放纳入进来。
  
  也有专家表示,铺设网络投资较大,排水企业也要考虑成本因素,许多小区排污量并不大,专门为其铺设管线很不经济。但是这种小区多了,污水处理量就大了,这是排水企业的一个难题。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而在全面治理水污染之余,北京亦不忘“节流”。来自北京市水务局的公开消息称,要在北京率先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据悉,今后,北京市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都要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近日,北京市政府公布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市、区有关部门将严格审查建设项目节水设施方案和施工图,对节水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供水单位将不予供水。
  
  北京市按照“四定”原则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去年末常住人口2170.5万人,同比增加18.9万人,虽然人口增量下降,但北京的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平均降雨量583毫米,十分接近585毫米的多年均值,可形成水资源量29.3亿立方米。水务局科学调度本地水和南水北调来水,全年地下水开采量减少1.36亿立方米。去年末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25.75米,比上年末微降9毫米,局部时段还实现了水位回升,基本扭转了地下水位逐年一米左右大幅下降的严峻形势。
  
  北京水务局有关负责人称,虽然南水进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紧缺的局面,但由于北京历史欠账太多,加上气候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水资源短缺仍是制约北京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未来还需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京多输水,同时按照外调水与本地水结合、常规水与应急水结合,逐步构建“多水源双水路”的水源保障格局。
  
  依据意见,2020年,全市年度新水用量控制在31亿立方米以内;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2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到15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1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5以上;计划用水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