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增添“新面孔” 五水共治闪耀美丽杭城
发布日期:2016-08-01 点击:1026
“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描述或许是很多西方人对于杭州的第一印象。的确,流连于这座古城静谧的街巷中,老巷、旧居依然,故人、往事依稀。后人还能从一条幽巷、半堵矮墙、一脊青瓦中,嗅出当年市井的繁华和喧闹,看见岁月的变迁。唯不变的,还是那因河而兴、以湖为名、拥江而盛、傍溪而聚、面海而栖的“天堂印记”。
一个伟大时代的巨变,往往是从最细微的地方开始,如蝴蝶之鼓翼,亦能造成千里外之飓风。站在时代巨变的大幕下,杭州又迎来了一个登临世界舞台的机遇——G20峰会。此次G20峰会最大的特殊之处在于首次在中国举办。中方把“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峰会主题,并设置了“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大议题板块。
杭州凭借什么能承办如何高端的国际会议?“我的家,就在天堂。”杭州大使周震家庭,就是这样骄傲地向世界诉说的。的确,“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七月的杭城,绿意满城,山水相容。西子湖畔、钱塘江边、京杭大运河旁,因水因水而名的杭州共有大大小小3233条河道,在城市间纵横交错。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也成为了杭城发展的底色。
2013年,杭州正式出台《杭州市“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开始实施“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其中治污水成为重中之重。和睦港,杭州众多河流中的一条,位于城市东部河网最下游,河水经拱墅、下城、余杭、江干等多个地域最终汇入最终流入钱塘江。因周边沿线大市政配套不完善,途径多个城乡接合部区域,和睦港的水质一直处于劣五类,两岸居民抱怨不断。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杭州市政府就向百姓做出了承诺:重点整治和睦港。
转眼间,昔日的黑臭河不见了,如今清流潺潺。和睦港支流的保洁员对此介绍说,“现在这里的河水比以前干净很多,也不臭了,有时还能看见鱼,周围的居民经常会到这里散步。”而和睦港水质的改善仅是杭城“五水共治”成果的一个缩影,来自市“五水共治”办公室的公开消息称,杭州全市两年累计完成71条460公里垃圾河,277条802公里黑臭河整治,现已基本消灭“黑河、臭河、垃圾河”。
在全市纳入监测的1845条河道中,优于V类水质比例同比上升25%,市控以上功能区断面水质达标率同比上升10.6%。钱塘江成为全省8大流域中第一条率先全线达到III类的河流。西部四县(市)基本实现全域可游泳。
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哪一项治水措施,都离不开民众的参与。治水办加强政、企、民联动,发动2659名河长、685名警长、582名民间河长、5000名巡河志愿者、5800名河道保洁信息员共同参与治水。发动企业积极包干、认养、捐助黑臭河道治理,全市企业认捐认养资金达2.4亿元。
治水办不断壮大治水志愿队伍,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治水,推广河长结对治水,2016年以来,新聘民间河长200余名。推进“五水共治”先锋护河队年度进社区宣讲活动,计划全年进500个社区,目前已在80个社区开展活动。省市相关部门联动开展了“护航G20‘五水共治’全民同行”、“跟着河长去巡河”、“小手牵大手共绘家乡水”等系列活动。
此外,水污染问题出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水环境治理离不开增长方式转变。浙江适时调整发展方略:通过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具体措施是: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高新产业集群化。
淘汰落后产能,启动畜禽禁养……杭州开始将高污染产业“清扫出门”。“十二五”以来,仅余杭区就关停整治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60家,产值达100亿元。不独余杭,杭州其他区县也逐步开始“壮士断腕”:拱墅区,2007年以来,累计搬迁了516家工业企业;萧山区,2015年共关停“低小散”行业企业524家,实施整治提升企业1190家;富阳区,10年历经6轮关停,造纸企业从460家缩减到125家……
一大批落后产能淘汰,一些投资想“嫁”来杭州,被拦了下来:近5年,淳安放弃了300多亿的产业项目;在桐庐县,2015年上半年,38项高能耗项目也吃了“闭门羹”。最新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杭州先后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500余家。2015年以来,杭州就腾出用地1362亩,腾出用能42.6万吨标煤。
而“腾笼换鸟”后的杭州,更是吸引了众多“金凤凰”。以前,杭州许多企业、人才由上海外溢而来。如今,更多人首选杭州。“十二五”时期,杭州共吸引外资企业2308家,年均增长10.3%。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12家,引进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1900亿元,全省占比23%。